“900多万元一台,对方一下订了10台,一笔订单就快1个亿的产值。”走进随州市高新区齐星集团特种车辆生产车间,齐星集团副总经理李永伟介绍起这款今年新推出的影视制作车,满是自豪。从白色车身、四四方方的外观上看和大型房车并无两样,为何它有“千万身家”?
齐星集团生产的影视制作车。
探身进入车厢内部,谜底顿时揭晓——
工作区域内,各类型号的显示器、剪辑机、信号传输装置、监控摄像头等设备通过电路巧妙集成为综合性系统,影视制作团队在车内就可以完成画面监看、实时传输、同步剪辑等操作。
轻轻按下按键,整车展开与收纳在30分钟内即可完成,大大提升拍摄转场效率;车内还配备高规格网络传输系统,解决了远距离信号传输限制。
2022年,国内某知名影视制作公司面向各大专用车生产企业提出影视制作车合作研发需求,以解决影视制作周期长、转场慢、后勤保障难等系列问题。
“我们之前有电视转播车生产经验,而这台车上所有设计都是针对影视拍摄需求量身定制,可以说一台车就能搞定一部剧。”为了拿下订单,李永伟带领10多人的研发团队揭榜挂帅,围绕车身结构、电路设计、程序编写等环节反复实验。今年5月,首台影视制作车下线交付。
“工作间后面就是休息区,没想到这么有限的空间里,空调、冰箱、微波炉、洗手间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交付现场,客户曾先生走进车内连连赞叹。
眼下,车间里正加班加点赶订单,李永伟又瞄准了新的市场需求:“微短剧制作火爆,我们正在研发价格区间在2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的中端车型,来匹配不同剧组的拍摄需求。”
从上世纪60年代,3家专用汽车厂在随州探索起步,到如今,随州市全市220家专汽及零部件企业百花齐放。
60余年间,小车换大车,制造变“智造”。眼下,随州专汽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其产业转型升级成果如何?市场交出答卷——
今年1月至11月,随州市专汽及零部件产业实现总产值427.4亿元,同比增长4.7%;专汽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10%,9个单项品种销量全国第一。
新能化、智能化、场景化……新赛道上,一批专汽龙头企业强势领跑,以新产品、新应用、新技术引领转型升级浪潮。
让我们走进随州的专汽企业,感受随州专汽“智”闯新赛道,冲刺全年红的火热势头。
01
5G智慧工厂系统投用
生产效率提升了25%
程力集团智慧工厂平台
能翻能转还能焊,位于随州市曾都区的程力集团环卫车厂生产车间内,3台自动化机械臂工作站正在对环卫车厢体进行焊接。
“这是今年7月投用的新设备,目前已生产各类产品300多套,效率比之前提升一半以上。”该厂负责人杨晴指向机械臂下的“小黑盒”:每个智能操作台都通过物联网,将生产的实时数据同步更新至云平台。
园区办公大楼内,程力集团网络信息化部主任陈佳打开智慧工厂平台,各类车型生产占比、车间工序动态、园区生产能耗等数据一目了然。
“智慧工厂系统应用后,生产效率提升了25%,产品交付周期缩短近20%。”程力集团集团办主任王成杰介绍,近年来,程力集团以技改提效为目标,计划投入3亿元对园区内压缩式垃圾车、油罐车、消防应急车等生产车间进行系统性改造升级,实现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可视化监控。目前,已有7条生产线完成智能化改造。
今年,工信部发布5G工厂名录,随州有两家上榜,其中之一就是程力集团专汽5G智慧工厂。“我们运用5G、自动化控制、物联网、新型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将自动化生产、一体化应用、精细化管理、可视化监控、合理化调度有机整合。”王成杰表示,下一步,集团将着力构建智慧园区,推动公司管理、研发、生产、营销、财务、办公等各个环节数字化升级。
时代电动(湖北)重卡驱动系统生产基地,亮黄色的潜伏式自动输送机器人萌感十足。
02
“滑板底盘”节省40%以上空间
为专汽无人驾驶拓展奠定基础
轻轻松松来个“硬拉”,一言不合就扛起上百斤的零部件满场转悠……
走进时代电动(湖北)重卡驱动系统生产基地,亮黄色的潜伏式自动输送机器人萌感十足。重型电驱动系统总装线上,一只只新能源重卡的“动力心脏”正在完成组装。
“这条产线12月12日正式投产,生产能力为每年3000台套。”产线工艺总监孟凡武介绍,这些电驱动系统最终将被安装在“滑板底盘”上,成为新能源重卡的动力核心。
“滑板底盘”是一种新型的底盘技术,其核心是将车辆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集成在一个类似于滑板的底盘上。
重型电驱动系统总装线上,一只只新能源重卡的“动力心脏”正在完成组装。
“这样的高度集成后,不仅车辆控制更精准,节省的底盘空间可用于环卫车等车型进一步加装设备,还实现低碳环保。”孟凡武介绍,“滑板底盘”可节省40%以上的布置空间,提升30%以上的控制精度,为专汽上装的布置方便性和后续无人驾驶的拓展奠定基础。
专汽之“专”,在于上装种类多样、功能齐全。近年来,新能源浪潮下,底盘技术革新正逐渐被推至风口。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达57281辆,同比增长142.82%。
“新能源重卡的形态将会朝高集成化、高智能化路径演变。”时代电动董事长罗训强介绍,该公司以分布式驱动和分布式制动业务为核心,专注于新能源商用车新型底盘架构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位于浙江杭州,并在美国俄亥俄州建立了前沿技术研究院。
“此次落户随州,是供应链上的双向奔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上装与底盘技术深度融合,助力随州专汽产业转型升级。”罗训强说。(熊晓枝 郭海洲 何志国)
时代电动(湖北)重卡驱动系统生产基地,重型电驱动系统总装线上,一只只新能源重卡的“动力心脏”正在完成组装。
链接
随州职院成立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学院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2004年成立后,20年间3次更名,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一次次双向奔赴。
12月24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将下设的专用汽车产业学院更名为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专汽应急学院”)。“每一次更名都是深化产教融合的见证。”学院文化墙前,专汽应急学院院长贺剑如数家珍地介绍学院发展历程。
2010年,为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办学水平,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将机电工程系更名为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10余年间,随州专汽产业发展迅速,企业扎堆聚集,用工需求增长。2022年,为顺应产业发展需要,学院再次更名为专用汽车产业学院。
“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链密切相关,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重点培养什么人才。”专汽应急学院制造教研室主任赵延根介绍,近年来,学院与程力集团、齐星集团、重汽华威、江南专汽等一大批随州本土专汽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模式,不仅每学期安排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还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锻炼和技术攻关。
今年7月4日,赵延根和学院其他6名教师到企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顶岗锻炼。在齐星集团数控车间的全自动生产线上,他见到了一批最新进口的五轴数控机床。
“见识到产业前沿的成果,未来就业规划才有明晰的方向。”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学生张靖宇今年刚在国家级“智改数转”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车间里整齐划一挥舞的机械臂,现代化智能流水线让她看入了神,希望自己未来也能走向创新技术型岗位。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我们紧跟国家政策、省级体系、市级战略,探索更优的人才培养方式。”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建伟介绍,近年来,专汽学院探索“二二四三”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三个不同层次人才:适用型人才能够满足专用汽车产业基础岗位需求,复合型人才具备跨岗位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人才能够在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创新、系统集成,从而精准对接随州及周边专用汽车产业人才需求。
5年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本地专用汽车企业输送人才600余人,为企业提供技能授课培训250余场次,朱红兵、高志华等一批青年教师获全省优秀技能人才等荣誉。
随州获批国家应急产业(专用车)示范基地以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专汽应急学院“上线”。“针对当下热门方向,我们将新开设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无人机应用技术两大专业,预计明年启动招生。”贺剑说。
来源:湖北日报 肖新俊 杨莉